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开场介绍

活动现场

2025年2月27日星期四,新雅书院“南十北·学术浪漫·惊鸿系列”第四十八期在新雅书院一层大厅顺利举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副教授赵慧婵老师以“柔性人工肌肉技术及其机器人应用”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活动由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主持,来自新雅和其他院系的20余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梅赐琪老师主持


在分享之初,赵老师从机器人的成长史入手,阐述了自己对机器人发展的思考与愿景,并由此介绍了人工肌肉技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她指出,刚性机器人目前所形成的构件组成和本体设计范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环境适应性和交互安全性的提升。在这种挑战下,由于柔软材料内在顺应性天然满足机器人发展所需的适应性和安全性,软体机器人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人工肌肉作为高性能的柔软材料,其研究与应用也成为重中之重。

赵慧婵老师分享

紧接着,赵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高性能人工肌肉这一软体机器人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她提到,人工肌肉主要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器(DEA)制造,而DEA在具有直接电控、响应速度快、变形大等优势之余,也存在易击穿、寿命短等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赵老师从工艺、构型和建模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在工艺上,采用多层堆叠结构降低电压;在构型设计上,将 DEA 卷绕成筒状实现直线运动,进行电极分区实现旋转运动;同时通过优化材料和力学建模,提升其性能和寿命。此外,赵老师也细致讲解了由上述方法得到的高性能人工肌肉在昆虫级仿生机器人驱动、多介质微细管道探测检修与柔性袖珍隔膜泵中的应用及取得的优良效果。

活动现场

分享的后半段,赵老师将焦点转向软体机器人发展的另一难点——感知。对此,她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团队研发的高延展率柔性光波导传感器。她指出,此技术利用光强变化或频率变化,实现了外部多点多向力触和本体三维形状的感知,为机器人赋予了类人的“触觉”。

分享过程中,赵老师还对软体机器人在社会中应用的不同实例进行讲授,进一步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交流与再现


现场交流

在交流环节,现场同学就柔性机器人研究流程及刚柔融合方法,人工肌肉制造均一性、机器人外部应用能源搭载等问题向赵老师提问。赵老师对现场同学的提问进行了精彩解答。

惊鸿再现

闫勇同学分享

本次惊鸿再现中,新雅书院2024级本科生闫勇再现了张子健学长在第四十六期惊鸿上主题为《智能超表面——6G无线通信新范式》的关于6G RIS技术的分享。闫勇同学结合自身理解,从5G发展的困局出发,介绍RIS技术的优势,并对6G的未来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张子健学长在现场对闫勇同学的汇报进行点评,充分肯定闫勇同学在汇报中能够通俗地讲解技术原理,并对5G与6G的发展上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对汇报中的例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最后鼓励大家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纯粹与对技术发展的包容,勇于创新,在梦想路上不断前行。

张子健同学点评

活动简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课外“一万小时”的育人功能,新雅从2022年秋季学期推出“学术浪漫”(惊鸿系列和Colloquium系列)、“从游”、“友朋”三大系列活动,并以新雅书院的实体所在地“南十北”楼冠名。其中,“学术浪漫”取自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阐述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认知三阶段论,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样的创造活动分享,希望可以让学习者在“知识尚不完备”的条件下产生对学科和创新的浪漫思考,启发更多可能。

“惊鸿”源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取“惊鸿一瞥”之喻,活动将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分享学术前沿的“创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让学习者“一瞥”惊鸿之美。惊鸿系列拟每周举行一次,按照不同学科大类主题依次开展。为提升学习效果,惊鸿系列将开设“再现”单元。鼓励学习者在“一瞥”之后,利用两周有指导的探索从浪漫走向精确,面对听众再现“惊鸿”之美。

文字丨庞瑞胜

编辑、图片丨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


上一篇:新雅海外游学2025 | 邂逅英伦冬韵,碰撞思想火花——新雅书院师生2025年寒假赴英国实践游学

下一篇:交流 | 新亚书院到访新雅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