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在当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新雅书院在2024年秋季学期邀请人文高研所6位水木学者开设了7门次师生比“1:5”的六周“新雅小课”,采取“主题式、小班制”,就“小而深”主题或项目开展“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2025年春季学期将开设21门次小课,小课也从传统人文学科扩展到人文、社科、设计、工程等多个领域。

2025年1月8日,新雅书院了举行了新雅小课任课教师备课会,新雅院务团队、2024秋季学期课程试点教师代表、2025春季学期授课教师合计约20余人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讨了新雅小课的课程设计。2月18日,新雅又举行了面向学生的课程介绍会,向学生介绍课程的设计、理念和选课规定,近80名新雅和其他书院和院系本科生参会。备课会和介绍会由新雅书院总支书记、副院长张伟特老师主持。

备课会现场

在备课会上,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代表新雅书院对参与新雅课程改革以及讲授新雅小课的老师表示欢迎与感谢。然后,梅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雅小课的设计初衷和理念。第一,为什么要设置新雅小课。梅老师指出,新雅小课的设计初衷是回应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其目的是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小课模式挑战的是“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应用”的预设流程,激发的是“教”和“学”交互方式的新创想,希望以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带来学习体验的不同。第二,新雅小课教什么。新雅小课主要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作者、一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实践,力求“无专业门槛”——默认没有先修专业要求,但是“有学理深度”——确保课程的挑战度,保证学生工作量与学习获得感。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梅老师新雅小课要“看得见课程设计、看得见工作量、看得见对学生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会”。第三,新雅小课下学期进展情况。在文科高等研究所、未来实验室和自动化系等相关单位和院系的支持下,2025年春季学期新雅小课将扩大至21门次,并且面向其他书院和院系同学选课。

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做主题发言

在备课会上,张伟特老师接着详细介绍了新雅小课的具体设计框架和课程细节,包括课程定位、时间周期、考核方式、作业反馈等、组织方式等内容和要求,为任课老师的个性化课程设计提供基础框架。

新雅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伟特老师

2024秋新雅小课教师代表——人文高研所的李昌懋老师和朱华辉老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上学期的授课经验和体验。教授《近年中国边疆文学文本的跨学科阅读》的李昌懋老师表示新雅小课的先锋和创新在于它具有非常鲜明的对话性:课堂不单单是“听讲”的空间,更是供“交流”的平台。不同于专业基础课能依照既定的大纲进行知识性的灌输,新雅小课的核心是观点的碰撞,因此需要老师们以合作的心态和平等的视角来与同学们对话。不仅如此,要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就需要防止研讨和教授的断裂。

2024秋新雅小课教师代表李昌懋老师

对于李老师的分享,教授《现代社会的德性、商业与不平等》朱华辉老师表示其深有同感。朱老师发现4-5人的小课形式有利于形成紧密的研讨关系,引导学生挑战老师,并主动弥合非专业和专业的沟壑。因此朱老师的课程设置重原典而轻二手文献,在研讨中帮助同学们从朴素的、自发的知识走向更有学理性的深度。“体验才能感动,感动才能内化”——朱老师希望即便参与的同学们未来并不以小课着眼的方向为安身立命的职业,但是这些讨论中迸发的思考也能滋养他们的自我塑造与人生选择。

2024秋新雅小课教师代表朱华辉老师

在备课会的自由讨论环节,来自人文高研所、未来实验室和自动化系的老师纷纷表达了与选课同学提前交流的愿望,希望能根据同学的兴趣和关注因材施教。张伟特老师随即带领2025春授课教师参观新雅楼,以便诸位老师熟悉来年春天上课的环境。

未来实验室焦阳

未来实验室付心仪

未来实验室张珂嘉

未来实验室夏乾臣

自动化系白玉琦

自动化系袁进良

政治学系汪家锐

文科高等研究所姜博

文科高等研究所杨丹禾

文科高等研究所刘烨


新雅小课在新学期获得了较多院内外学生的关注和选课,为了确保新雅小课的高质量落实。2月18日晚,新雅书院在线举行了面向意向选课学生的课程介绍会。新雅小课(《主题研讨小课》)课程负责人梅赐琪老师向全体参会同学介绍了新雅小课的设计初衷和理念,强调新雅小课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主动深度参与到其中。他希望同学们,鼓励同学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六周共120小时的深度学习周期中,聚焦个人兴趣方向,在小课老师的指导下深耕具体领域。

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

随后,新雅书院教学办主任张文婧老师介绍了21门次课程的具体信息、选退课制度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助教张佳鸣同学(公管学院研究生)结合自身助教经验分享对新雅小课的规划。在答疑环节中,几位老师针对课程形式、考核方式等同学们关切的问题逐一作了详细解答。

文字丨陈诺、张佳鸣

图片丨张文婧、张佳鸣

上一篇:南十北·聚谈 第十七期丨“看完魔妖仙,继续在人间——《哪吒2》观后谈”——南十北·聚谈第十七期举行

下一篇:南十北·聚谈 第十六期丨“公益与人生:与彭定中先生一席谈”——南十北·聚谈第十六期举行